肘隧道症候群是上肢第二常見的神經壓迫性疾病,僅次於腕隧道症候群。它是由於尺神經在通過手肘內側的「肘隧道」時受到壓迫或刺激所導致。尺神經負責掌管前臂內側的肌肉(如手腕彎曲)、手部的小肌肉(精細動作)以及無名指和小指的感覺得。
成因
尺神經在肘部位置表淺,僅由皮膚、皮下組織及一層韌帶保護,因此非常容易受損。成因可分為以下幾類:
1. 長期或重複性壓迫:
工作習慣:長時間將手肘靠在桌面上或硬物上(如辦公桌、機器)。
生活習慣:開車時將手肘靠在車窗上、長時間講電話彎曲手肘。
睡覺時習慣彎曲手肘或用手臂枕著頭。
2. 重複性屈伸肘關節:
反覆進行彎曲和伸直手肘的動作,會使尺神經在肘隧道內反覆摩擦、滑動,導致發炎腫脹。常見於勞力工作者或運動員(如棒球投手、健身愛好者)。
3. 肘關節結構性問題:
肘外翻變形:舊傷(如小時候肱骨髁上骨折)導致手肘變形,使尺神經長期處於被拉伸的狀態。
肘隧道狹窄:先天結構較窄或後天因關節炎、骨刺增生導致空間變小。
韌帶增厚或肌肉異常:如尺側屈腕肌的肥大或纖維化。
4. 外部創傷:
直接撞擊到手肘的「麻筋」(funny bone),導致神經急性發炎。
肘關節脫臼或骨折,直接損傷或後續疤痕組織壓迫神經。
5. 全身性因素:
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異常、腎功能衰竭等,會使周邊神經對壓迫更為敏感。
臨床分型與表現
根據病理變化和症狀特點,可分為以下幾型:
1. 壓迫型
病理基礎:神經外部受到持續性靜態壓迫。
臨床表現 :感覺異常為主:小指和無名指尺側半麻木、刺痛、灼熱感。
夜間症狀加重:因睡覺時手肘常處於彎曲或受壓姿勢。早期肌肉力量無明顯下降。
2. 摩擦型/不穩定型
病理基礎:反覆屈伸肘關節,導致尺神經在內上髁前後反覆滑動、摩擦。可能伴隨先天性尺神經半脫位。
臨床表現 :活動時症狀加劇:重複彎伸手肘會誘發麻電感。
可能觸及神經滑動:屈伸肘關節時可在內上髁處摸到一條索狀物(神經)彈跳。感覺與運動症狀混合出現。
3. 牽拉型
病理基礎:常見於肘外翻變形,尺神經被長期拉伸。 症狀進行性加重。
臨床表現 :肌肉萎縮明顯:早期可能出現手部無力,後期出現「爪狀手」變形(因掌指關節伸直、指間關節彎曲)。
感覺喪失:麻木感可能持續存在,甚至出現感覺遲鈍。 |
疾病嚴重度分級(根據Dellon分級修改)
輕度:間歇性麻木、刺痛,無力感輕微或沒有,神經傳導速度可能正常。
中度:持續性麻木,可測得握力、捏力下降,出現輕微肌肉萎縮。
重度:持續性麻木且感覺減退,明顯肌肉萎縮和爪狀手畸形,神經傳導檢查嚴重異常。
理學檢查
1. 外觀檢查:
觀察手肘有無變形(如外翻)、腫脹。
檢查手部有無肌肉萎縮,特別是「骨間肌」(手指併攏、張開的肌肉)和「小魚際肌」(小指掌根處的隆起)。
2. 觸診:
沿著尺神經走向,從上臂到手腕進行按壓,尋找壓痛點或腫塊。
檢查尺神經有無增粗(Tinel's sign陽性)或不穩定(半脫位)。
3. 特殊測試:
Tinel's Sign(提內爾氏徵象):用手指輕叩肘隧道處,若會誘發小指和無名指的麻電感,即為陽性。
Elbow Flexion Test(肘屈曲測試):將患者手肘完全彎曲,手腕維持在伸直姿勢,持續1分鐘。若誘發相同症狀,即為陽性。這是敏感度很高的測試。
Froment's Sign(佛朗門氏徵象):請患者用拇指和食指捏住一張紙,檢查者嘗試將紙抽出。若患者因內收拇肌無力,而改用屈曲拇指指間關節來代償(呈現「捏」的動作),即為陽性,表示尺神經支配的肌肉無力。
4. 肌力測試:
測試手指的併攏(內收)與張開(外展)力量。
測試無名指和小指的末端指節彎曲力量。
5. 感覺測試:
測試小指和無名指尺側的輕觸覺、針刺覺。
治療方法
活動修正與姿勢教育:
避免長時間屈肘超過90度。
使用電腦時確保前臂有支撐,手肘不要懸空。
避免將手肘靠在硬物上,必要時使用軟墊。
夜間使用副木或毛巾將手肘固定在微彎或伸直姿勢,防止睡夢中彎曲壓迫。
中醫治療
中醫將此病歸於「痺證」、「筋傷」範疇,認為是局部氣血瘀滯,經絡不通,「不通則痛」;或因勞損傷血,血不榮筋,「不榮則麻木」。
1. 針灸:舒筋活絡。
2. 中藥:
內服:
氣滯血瘀型(急性期):活血化瘀、通絡止痛
氣血不足型(慢性期伴萎縮):益氣養血、榮筋通絡。
風寒濕痺型(遇冷加重):祛風散寒、除濕通絡。
外用: 可用活血化瘀、舒筋活絡的中藥藥洗或膏藥敷貼於肘部。
3. 推拿(手法治療):
放鬆上臂和前臂的肌肉。
鬆解尺神經周圍的筋膜粘黏。
復康運動
復康運動需在症狀穩定後,在專業人士指導下進行,原則是「無痛進行」。
1. 神經滑動運動:
姿勢:站或坐,手臂側舉與肩同高,手肘與手腕彎曲,頭朝向另一側。
動作: 慢慢將手肘、手腕伸直,同時將頭轉向手臂側。感覺到前臂內側有輕微牽拉感即可,保持2-3秒,然後回到起始姿勢。重複10-15次,每天2-3回。
2. 筋膜放鬆與伸展:
前臂屈肌伸展: 手臂伸直,掌心向上,用另一手將手指和手腕輕輕向下拉,直到前臂內側有拉伸感,維持15-30秒,重複3-5次。
3. 肌力訓練(無痛情況下進行):
抓握力訓練: 使用軟式壓力球或治療性黏土。
手指外展/內收訓練:
外展: 用橡皮筋套在五根手指頭,用力將手指張開。
內收:將一張紙夾在手指之間,用力夾緊。
尺神經支配肌群訓練: 練習用無名指和小指的指尖單獨去觸碰拇指指尖。
何時需要手術?
當保守治療3-6個月無效,或症狀持續惡化,出現進行性肌肉萎縮、力量嚴重下降時,應諮詢骨科或神經外科醫師,考慮進行手術減壓。常見術式包括「尺神經減壓術」、「尺神經前置術」等。
免責聲明:以上內容為專業知識科普,不能替代實際醫療診斷。若您有以上不適的症狀,請務必尋求註冊中醫師的當面評估與治療。